【湖宝小课堂】老年人要特别留心“保健品”

文章作者:办公室发布员文章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4日

  老年人的保健品诈骗是一个持续存在的社会问题,诈骗分子常常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关注以及对新型诈骗手段的不了解,通过多种方式诱骗他们购买无效甚至有害的保健品。

  近日,一位老年客户来到湖州银行垄山社区支行办理业务,要将今年刚存入的9万元存单部提2万元现金购买物品。经柜员进一步询问相关情况,客户表示自己的牙齿在医院没有治疗成功,他人推荐购买的保健品可以根治。

  在交流中得知,该保健品品牌为康*来,客户在几个月前就购买过,第一次购买时女儿已知晓,这次是第二次购买,后期不想再让家人了解,因为客户家人之前已劝告客户这类保健品没有功效。这引起了工作人员的警觉,于是,网点负责人网上搜寻该类保健品详情,其相关词条多为老年人被骗案例,基本确定该客户遭受了保健品诈骗。

  网点工作人员对该客户进行了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案例讲解,客户认识到自己受到了诈骗,遂放弃取现,最终为客户挽回了20000元的经济损失。

  保健品诈骗常见套路

  1.神吹功效

  在普通的食品、酒、饮料中添加国家命令禁止添加的西药,通过广招代理商,营造热销氛围,感觉大家都在买,利用广告“神吹”,“秘方”诱导,将普通食品、酒或饮料包装成治百病的“神药”。

  2.冒充专家

  对“假专家”进行虚假包装、宣传。组织健康讲座体检,由“假专家”介绍脑卒、中风等疾病的严重性,让消费者产生恐惧心理,由“假专家”开展“一对一”的“诊疗”,解读体检报告,渲染体检结果的严重性,吓唬消费者,给消费者“下危机”,并提出解决方案(使用特供产品治疗),从而达到以高价销售产品的目的。

  3.旅游陷阱

  组织会议、观看视频,由公司“老总”亲自演说公司产品治疗百病的神奇功效,以“感恩行动”名义组织老年人客户到旅游景点免费旅游,在游玩期间组织“假专家”对这些客户进行身体检查,谎称部分客户有极大的患癌风险,故意制造恐慌气氛,然后借此推销声称可以治疗癌症的产品。